工作七年小结: 学习,生活及其他
一切经历都是有价值的, 你要从中有所收获
再有三天, 工作七年了.
大学毕业前, 实习做了一年多的Java开发;
因为实习错过了校招, 11年一个人北上北京找工作, 阴差阳错, 找了个测试开发的工作, 没成为北漂, 向南飘到了杭州, 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杭州一年多, 塑造我现在行事风格, 高效/专注/细心等等, 过多不表, 区间测试各种后端需要关注各种语言各种技术, 写自动化测试, 学习了shell和python等等, 然而国内测试开发其实更多的是测试, 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 年少冲动, 压不住内心的想法, 投了几个python简历, 之后毅然决然南下.
在深圳第一家公司, python后台开发, 一直做到14年, 从测试转为开发, 也算如鱼得水, 而且基本不加班, 所以有很多时间倒腾各种东西. 14年由于某些不可抵抗力公司over了, 如果没有over, 或许我现在还在那里. 离职出去浪了一个月, 回来愣头青有个抵挡不住的想法, 我想去创业公司…..
历时一周顺利入职创业公司, 公司团队都很nice, 从零到一开始做一些事情, 过程中对项目运作/产品开发等等, 都有了新的认识, 奈何天不遂人员, 入职十个月, 公司解散, 失业了.
然后, 这次浪得有点久, 整整一百天, 花了三天找到了工作, 入职了现在的公司, 一晃两年半了.
在深圳, 到现在已经5年半了. 五年三家公司, 也算经历丰富:)
想相信大部分人起点会好很多, 没那么折腾, 毕业进入公司, 可以一直呆三年, 五年, 可以很好的沉淀进步, 收获更多. 这么多年的折腾, 导致了我其实可以说正儿八经的开发生涯只有5年, 5年该到什么程度, 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 我需要规划好, 不断学习和成长;
关于学习
我一直有两个观点:
-
从工作相关的内容出发, 向外扩散以及向下延伸, 学以致用, 不断实践-学习-实践的循环中逐步成长
-
成体系, 站在全局的角度, 思考业界的趋势和职业规划的方向所需要的技能体系, 像打游戏修炼一样, 点满技能树
第一点, 转换率
最高, 因为跟每天使用接触的东西离得近, 所以胜在实践多, 成长高. 而不会了解了一堆概念, 写了一堆hello world
, 但是平时无法使用, 逐步地这类无效学习
的时间就沉没了. 但是前者范围小, 太过局限, 对于制定短期成长目标有效, 对长期方向性成长目标作用小.
第二点, 是方向性的内容, 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利. 各种技术革新非常快, 信息爆炸, 可能你一个月前关注了5.0
版本, 一个月后6.0
又出了, 人的精力有限, 应该用在刀刃
上, 而那些在业界趋势以及跟自己职业规划契合的内容值得学习. 很多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 是慢慢积累来的.
盲区
- 买很多书, 却无法静心看完, 收获有限
几年前, 我的想法是, 一本书都不买, 那么你收获永远是0, 买了书, 即使转化率低, 你的收获也是有的.
导致我这几年囤积了三四百本书, 其中有经典的, 也有快销品.
三年前出过一波, 今年因为有了一个叫多抓鱼
的平台, 陆陆续续卖了几十本:)
我发现刚工作的时候, 买了很多快销
书, 各种快速入门等等, 我追过ios
/swift
, 追过前端开发
, 追过推荐系统
, 追过…..回过头来, 发现收获有, 但是相对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转化率
太低了.
所以有了本文的第一个观点, 从工作内容出发的学以致用.
如果我能早明白这一点……
- 一亩三分地, 够用就好
一路走来, 遇到过, 有些人觉得, 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学到的内容够用就行; 但是这或许是那个工作十年实际只有一年经验
的梗的出处
技术每时每刻在发展, 需要一直保持学习的信息, 不能停歇.
看过异类
, 你会了解到, 每天的一点点差距, 经过时间的放大, 最终会变成鸿沟般的差距
- 怎么深挖?
实践>看书>开各种业界资料
, 你刚好在做这块的, 一直在不断实践, 用法/机制/原理/概念等等, 然后通过书籍和资料, 深度挖掘之.
- 怎么成体系?
问自己问题: 1.业界现在的趋势是什么? 自己关注的部分是否是趋势? 或者是否有被淘汰的趋势 2. 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职业规划是什么?
然后, 知识爆炸和知识付费的年代, 我相信获取相关的信息并不难, 很快的, 你可以理清楚一棵技能树, 然后在未来的日子里, 不断去点满之
过去我一直通过开源
的资料+大牛
的博客去学习, Google
是个好东西:)
而基于这些, 你又可以引到各种经典的书籍, 买了, 反复阅读之. 大多是大部头, 需要有耐心.
这两年流行知识付费, 种类繁多, 良莠不齐, 例如知乎的live, 付费的电子书, 付费视频课程, 极客时间等等. 虽然获取知识有成本了, 但是我很高兴见到这种情况, 因为, 过去距离你很远的大牛
, 往往你只能从其博客和演讲了解和学习到一些东西, 而现在, 你可以成体系的学习这些内容. 而这其中, 我觉得知乎live最水(不成体系, 贵, 效果不行), 付费视频课程更适合短平快的初学者, 而极客时间, 适合体系化及深挖.
所以我推荐下极客时间
在这里放个广告, 是我买的课程的推广海报, 扫码购买后你我都有返现:)
还是基于我上面的第一条第二条观点, 只关注工作相关的和对自己职业生涯有利的.
关于生活
生活是美好的, 生活也是操蛋的, 怎么过, 看自己.
follow your heart
我想这个鸡汤大家都喝过
但是, 遵循内心的想法去做选择, 却又是没错的
想想我第一次离职转开发, 以及后来想去创业, 都是遵循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虽然有些冲动
,
现在想想, 虽然错过了活得更轻松
或者半财务自由
的机会.
我们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不需要为站在现在看起来是机会, 站在当时局限性无法看到的机会而懊悔.
绝大多数时候, 你的命运, 你的生活, 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父母朋友等, 或许会给你建议, 但是, 大部分境况, 只有你自己知道, 而且大部分决定, 也只有你自己能做.
美好的细节以及注意力陷阱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细节, 生活也可以过得很精彩.
例如, 今天天气很好, 那就出去浪, 宅在家里干什么. 阳光很好, 就去公园晒个太阳, 看看书, 我一直很喜欢这项老年人运动:) 想运动了, 就去海边跑跑步, 骑骑车; 想买东西就去逛一逛商场;
我们的时间, 大部分被手机, ipad, 以及电脑霸占了.
每天, 都需要这些东西来刺激下神经, 过后有发现什么都没有下, 很空虚.
你可以统计下, 自己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刷手机, 每周花多少个小时看剧? 不是说这没有用, 娱乐放松还是需要的, 但是目前娱乐内容的丰富性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的做法是, 沉迷-反思-限制; 例如, 我以前每天花一个多小时刷微博, 后来直接卸载一年多, 近期装回来了, 取关了百分之九十的号, 现在每天几分钟看完.
另一个做法, 关掉所有通知, 只根据需要开启必要的应用. 取消所有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 只关注需要关注的.
仪式感
生活要有仪式感, 不能过程朝九晚久, 五天工作两天休息的死气沉沉的模式化
例如: 周末的开始是周五晚上, 那就每周五晚上找些事情做, 例如电影之夜, 或者海边夜跑……
关于工作
生存, 进步以及自我实现
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
我们很容易陷入是对是错这种细节. 而往往, 工作中并没有那么绝对, 更多时候, 是是否合适
讨论问题, 提问等等,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下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沟通问题, 例如你问一个问题, 该怎么问最好? 如何问沟通效率最高? 如何问对方能100%理解并响应
谦虚, 接受意见反省并改进
谦虚很重要, 你我大部分是普通人, 虽然文人相轻
,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并不一样
所以时刻保持谦虚, 才能在工作中同他人更好的相处, 也能更多地学习一些不同领域的好的内容.
接受意见-反省-改进. 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很多时候, 人的惯性是很难纠正的, 一个不好的点, 提过, 短时间内好一点, 但是后面又复发, 这样给合作的的感觉是: 这个人不靠谱.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 错了反省, 改进, 然后后面行事多多注意.
多走一步
不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凡事多往前走一步, 多思考一点, 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专业
首先是专业技能一定要到位, 其实是行事作风以及结果要足够靠谱.
树立自己的专业口碑.
偶尔回想, 会想起很多事情, 在北京住过地下室实习的日志, 在杭州每周骑行龙井西湖, 在深圳住过城中村, 往事如烟;
未来还很长, 生活还在继续.
杂七杂八写了一些, 这两年由于各种原因, 博客更新少了, 打算重新拾起来, 多写写一些东西.
就这样吧
2018-07-01 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