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行纪&工作三周年小结
旅行结束好几天了, 狂睡了一天, 刷了三天书(打算把之前没看的看咯), 花一下午去仲裁(囧)……突然想想, 该写写了, 合着之前拖了两周的三周年小结一起.
千里行纪
7月4日, 毕业工作三周年(三年前的7月4日, 在杭州, 入职第一天), 刚好, 也在不久前正式离职, 还没想好去做什么, 还有些问题没有想清楚, 所以选择出去走走.
第一站杭州, 打算随走随玩, 无计划无时限, 一路北上, 走完一站再想下一站去哪, 累了就打道回府.
然后, 带着一个kindle, 一本笔记, 一个背包, 出发.
最终, 7月4日出发, 17日归, 从深圳, 动车到达杭州, 然后汽车转战安徽, 西递+黄山, 然后去了趟南京, 再转高铁到济南, 回学校逛了逛, 觉得累了, 买了张机票飞回来, 好好地睡了一整天.
日期 | 步数 | 公里 | 备注 |
---|---|---|---|
7.4 | 3804 | 2.4 | 动车 |
7.5 | 31823 | 23.3 | 西湖, 曾经工作/住的地方 |
7.6 | 24202 | 17.2 | 再次西湖 |
7.7 | 14899 | 11.1 | 淘宝城/浙大 |
7.8 | 18180 | 13.3 | 灵隐龙井九溪六和塔 |
7.9 | 9071 | 5.9 | 屯溪/西递 |
7.10 | 24186 | 15.9 | 九龙瀑布/黄山后山 |
7.11 | 12586 | 6.9 | 下山/天都峰/南京 |
7.12 | 29551 | 21.2 | 玄武湖/中山陵 |
7.13 | 24232 | 16.9 | 明孝陵/总统府/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夫子庙/夜游秦淮 |
7.14 | 19112 | 15.3 | 高铁/经十路 |
7.15 | 23788 | 17.3 | 黑虎泉/泉城广场/趵突泉/大明湖一半/山大中心校区 |
7.16 | 19547 | 14.1 | 解放路/山大路/中心校区/大明湖另一半/齐鲁软件学院 |
7.17 | 4051 | 3.2 | 飞机 |
总计 | 259032 | 184 |
耗时13天, 行程应该有2800公里, 步行259032步, 共184公里, 平均每天14.1公里, 拍了1863张照片. 走最多的一天是到杭州第二天逛西湖, 原来每周骑车绕没觉得多远, 这次踏踏实实逛了一圈, 着实累, 要是车子还在就好了. 第二天陪同事再逛, 不过路线不同, 囧. 最累的一天是爬黄山, 整整一天都在爬台阶……第二天下山也累, 不过下山顺带爬了下天都峰, 不虚此行.
到了四个地方, 感受了四种不同的生活节奏.
杭州, 很熟悉怀念的感觉, 慢节奏(我快十点到的杭州, 一如既往, 大街上一片漆黑, 店基本关了, 一个人走了一公里多, 有点类似以前加班下班后回家的感觉)/美食(复习了三天外婆家, 没复习完…)/美景无限, 适合生活的地方, 记得在杭州的时候天天把景区当后院逛, 每次骑车冲山出来后, 都要惯例绕西湖一圈, 坐一坐, 然后会公司蹭水, 再回家歇着. 这次, 走过了西湖, 走过了龙井, 到之前工作的地方, 到之前住的地方, 行走, 回忆.
去黄山前先去了西递, 大巴转小车, 彻彻底底在农村住了一晚. 不记得已经有多少年, 没有感受到泥土的气息了, 或许从高中外出求学开始. 水墨画的景致, 典型的农家, 荷塘月色蛙鸣, 八九点基本都熄灯了, 走在青石小巷里的感觉, 很宁谧安定.
黄山, 值得一爬, 记忆里爬泰山就是爬台阶去了, 黄山还好. 黄山从后山上的, 早上三个小时爬了趟九龙瀑布, 刚到后山山口, 果断下山寄存了大部分东西吃了顿午饭再坐车到山口开始爬(好重, 差点给跪了).晚上订的宾馆床位略坑, 没睡好, 另外日出没看到…..下山爬天都峰, 体验了一把在云端的感觉, 陡且险, 顿觉不虚此行.
南京, 六朝古都, 下了黄山之后大巴当晚到, 地图一查找了个交通方便的地方住下了, 后来才发现那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 第二天, 一个人背着包带着相机, 雨中漫步玄武湖, 是周六, 但是好像没什么人, 沿湖边慢慢行走, 后来上了古城墙, 走了一段, 发现没人了, 整个城墙视野里就我一个人, 坐了很久才下来.然后去了九华山公园, 玄奘寺, 午间吃了顿热腾腾的南京汤包(很赞, 对我胃口), 还没热乎走几步, 被倾盆暴雨淋了个透心凉, 回酒店洗洗, 穿着拖鞋再出发, 中山陵. 第二天, 明孝陵/总统府/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夫子庙/夜游秦淮, 可能是住的地方的问题, 没感受到这个城市真正的生活气息(新街口下面地铁人来人往, 刚到的时候被吓到了, 这人也太多了吧….).
济南, 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记得七年前北上来到这个城市. 呆了近四年, 时隔三年, 再次回到这座城. 刚下车, 很热, 非常热……在体育馆边坐了会, 昏黄的路灯, 旁边是繁忙的立交桥, 行人, 纳凉的大爷大妈, 感受了下这里的生活气息. 空气不是很好, 但是很熟悉, 熟悉的地名, 街道名, 公交线路. 最后一天, 回软件学院看了下, 听说要撤并, 不知道下次来了还在不在. 走在之前上课, 上自习, 吃饭, 图书馆, 实验室, 那些自己曾近踏足的路上, 感觉很奇怪. 很多东西没什么变化, 只有回忆, 景依旧, 人不在. 怀念自己上学的日子, 感叹那时不好好珍惜. 生活是把杀猪刀, 时间无情的推着我们前进.
以上差不多流水账的感觉, 后面是一些感受.
为何行走?
此次出行, 主要是, 一半, 走之前走过的路, 一半, 去几个新的地方. 想一些事情, 希望有些收获.
在南京的酒店里, 看电视, 听到了一首歌, «生来彷徨», 突然很有感觉.
生来彷徨, 小学, 初中, 中考, 到市里上学, 高考, 到山东上学, 到北京实习, 到杭州工作, 再到深圳, 一路过来, 发现在工作之前, 都是按部就班的走完了二十几年的路, 然后, 毕业进入社会, 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突然某一天觉醒的感觉, 开始思考, 生活的意义, 如何选择, 彷徨迷茫, 不断行走与思考, 然后做一些或对或错的决定, 一路前行. 人生是一场单程票的旅行, 在一次次决定中, 我们在一个个岔路口选择下一段旅程, 最终到达终点.
为什么要行走? 为什么要旅行? 或许是我们在寻找些什么.
其实, 旅行, 远远没有宅在家里好吃好喝好玩, 行走, 往往就是一趟趟自虐的过程, 例如, 爬山…爬山是对自己体力,耐力,意志力的一次次挑战…每次爬山途中, 不上不下累得要死都告诉自己, 下回老子再也不来了, 但是, 每次依旧会乐此不疲.
但是, 依旧要旅行, 要行走, 特别是当你有些东西没有想明白的时候, 在自己固有的环境里, 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模式和节奏里, 是很难想清楚的. 而在旅途中, 新的环境, 不同的人, 不同的事情, 飞快飘过的景物, 飞快发生的事情, 身体的极度劳累, 很多想法会进入大脑, 你开始意识到一些东西: 我拥有什么? 我又欠缺什么? 我该珍惜些什么? 什么地方好, 什么地方不好? 为什么? 慢慢地, 获得一些观点, 得到一些结论, 有些初步的想法. 这或许就是旅行的目的.
行走, 不只是为了拍照, 哈哈
放慢脚步, 感受生活
这次从走过之前走过的很多路, 突然发现, 过去的生活, 似乎太快了, 行色匆匆, 短短三年, 从指尖流逝, 似乎很少刻意觉察到, 然后慢下来, 感受下生活中点点美好. 这跟逛西湖类似, 以往骑车逛的时候, 一圈, 一小时不到, 效率杠杠的, 但是匆匆而过, 固定的线路, 在固定的几个地方停留坐坐, 看到那些熟悉的景色. 靠双腿行走, 却又是不同的感觉, 慢慢前行, 一步步丈量, 往往会发现很多之前没看过的东西, 曲径, 柳暗花明, 如果一直骑车, 永远不会看到这些.
so, 让自己成长强大, 可以更高效地搞定工作/学习等等那些事情, 让生活慢下来, 好好地感受生活. e.g. 我写这个脚本, 只为了以后每天可以省五分钟出来发发呆, 哈. 另外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模式, 例如周一-周五+周六周日=一周=7天, 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不要被模式限制了, 过得充实些, 去热爱一些东西.
关于世界的猜想
有时候走着走着发现一个人都没有, 会想下
其实, 世界的本质就是一个系统, 你自个就是一个进程, 你看到的整个世界都是模拟出来的, 你跑到这个地方之所以看不到人, 是因为你跑太快了, 系统只来得及初始化地方, 还来不及初始化 NPC, 没给你挂起已经不错了, 慢点走吧, 别剧情(主线支线)逻辑还没走就空跑结束了……^_^
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这次出行, 看了 N 本知乎周刊, 一本小说«陆犯焉识», 半本«明朝那些事儿».«陆犯焉识», 有之前看«平凡的世界»的感觉. 然后, 有一个下午, 坐在杭州的马路牙子上, 看着夕阳余晖下, 马路边的车流人流.(上一次这么干好像是和在庐山下和景元邪真坐在马路边) 然后, 在黄山下, 一个小饭店里, 看着路口人来人往, 这里人们的生活, 还有游客. 然后, 刚到南京, 下地铁到了地下步行街, 穿越, 匆匆而行的人们. 到了济南, 又在马路牙子上坐了一会, 昏黄的路灯.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自己意识里的世界里, 抛却自己朝九晚五的日子, 到大街上看看, 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你一样. 同时, 不要用自己的评价体系去评价别人的生活, 活得好不好, 快不快乐, 幸不幸福, 并不是你能评价的, 与你无关, 很多东西, 我们往往都只看到了表面, 按照自己的思维体系去判断, 但是, 很多事情, 都跟喝水一样, 冷暖自知.
感同身受, 大部分都是扯淡的, 很多时候, 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
很多时候, 我们生活在"大家"的评价中, 很多时候, 我们追求的是"大家"的"成功", 很多时候, 我们去做"大家"都做的事情.
并不是说"大家"的就是错的, 而是, 我们往往很难独立地去思考, 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很容易陷入到"别人的眼光"和"大家的看法"里面.
天龙八部, 悲剧在于"求而不得", 但是"求啥得啥"或许就不是生活了, 人总要有点追求的吧, 追逐自己想要的.
但是, 这或许不重要:), 有时候想多了反而迷惘(好吧, 唉).
It’s easy to find out what you don’t like, but it’s hard to figure out what you really want.
so, 你想要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最近的感受时, 慢慢接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不再为了"改变"而改变, 心安理得地做自己, 顺着自己的心意. be cool about it. 改变, 只因自己想变.
我自己, 似乎还是飘了太久了, 现在似乎该停下来, 思考下这个问题了. 有些初步的想法了.(«平凡之路»单曲循环……)
PS. 推荐一部电影«奇怪的她».
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性格内向, 情商极低(低到自己都有些鄙视的地步), 很多时候思维相对偏激, 虽然不是处女座, 但是推崇完美主义(完美主义害死人), 所以, 总成了对待事物, 总容易形成两极分化. 好的东西偏执地喜欢, 不好的东西(自己的看法), 总是避免去了解接触.
总之, 看待事物心态不够open, 太过偏执. 在有些事情上, 属于冲动型, 快刀乱麻一路到黑, 在有些事情上, 容易犹犹豫豫婆婆妈妈, 纠结一些不该纠结的东西.
不要太过苛求完美, 就像你不可能把所有景点的路遍历一遍(深度优先广度优先都不行), 只能, 选择一条最优的路线.
人生太短, 心态放开, 不要浪费时间.
围城
围城, 围城啊.
三年多过去了, 这次一路, 见到了很多同学, 朋友, 曾经的同事, 城市不同, 职业不同, 每个人的境遇也不同, 都变化蛮大, 回头看看自己, 似乎没什么变化, 迄今了然一身, 总是自嘲自由.
生活就是座围城, 不管城里城外, 做好自己的选择, 走好自己的路, 也就够了吧.
记录&早起&读书
似乎该养成, 记录的习惯.
之前只会到特殊的日子, 写写小结, 前阵子开始用DayOne, 变得好些了.
很多东西, 过了, 没有记录. 美好或不美好, 酸甜苦辣, 烈日或阴雨.
虽然一直号称记忆力不错, 但是, 可以按秒按天按月按年去衡量时间, 可以轻易的说出一个长度, 但是无法回顾, 那些值得记录的东西.
早起, 以前都是忙到半夜, 早上八点多起, 旅途过程中, 基本都五六七点就起, 发现一天变得很长很充实, 能走很多地方, 做很多事情, 回来到现在, 生物钟一直保持吧.
读书, 身体和灵魂, 总有一个在路上, 如果不在途中,就多读些读书吧.
不要一个人旅行
一个人的旅行真的很累……
I don’t want to walk alone anymore!
工作三年小结
好吧, 我工作三年了, 很多时候不大想承认哈.
额, 三年了.
经验之谈, 扯一些有用没用的
经验很重要, 要学会积累
记得, 在学校和刚毕业那会, 对"xx年工作经验"总是嗤之以鼻, 不认为很重要, 但是实际上, 或许对于天才型的人是这样的,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 我也是, 经验很重要.
三年, 见过一年有 N 年经验的(加班), 也见过 N 年只一年经验的, 所以, 如何保持持续成长, 积累经验值很重要, 这跟你挂机在野外平砍小怪或者开挂刷副本是一个道理, 后者给力很多, 当然, 跟环境和团队也有一定关系.
但个人的成长, 主要还是跟自身相关性最大, 自己需要为自己负责.
效率&工具
有一段时间, 我在追求高效, 应该有小半年吧, 那段时间研究了下工作中自己的瓶颈所在, 从前辈那里取得一些真经, 同时也看了很多时间管理的东西, 研究了下 GTD, 各种快捷键, 快捷工具, 很庆幸, 那时候也顺带深入搞了把VIM和Shell. 然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风格.
后来又有段时间, 大概三个月吧, 彻彻底底的工具党, 试用各种系统, 各种浏览器, 各种编辑器, 各种 GTD 工具, 还有快速启动, 系统管理, 记录等等. 结果发现重心在工具而不是自己所作的事情上了.
后来的后来, 脱离了工具党(可能是某一天悟了吧), 不在花时间在各种工具上, 工具只是工具, 在精不在多,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行, 集中一段时间研究下适合自己的工具还是值得的, 将受益终身(e.g. markdown/VIM).
first, 你必须在平时了解一下自己的痛点(例如以事不过三的原则, 当一个事情重复三次, 就要注意了)
然后想办法解决之.
学会从一些渠道知道一些优秀的工具, 然后选择其中的佼佼者, 以开放的心态去试用, 找到适合自己的, 然后花点时间研究下, 事半功倍
唯一的目标: 事半功倍. 所以不要care什么编辑器之争, 语言之争(下一个谈).很浪费时间.(当然, 选择时候要花点时间对比的, 但不要去争论)
语言
在毕业前, 连写了三年多Java, 当时一直认为毕业后从事Java相关的工作, 后来工作中自学了Python, 然后转职成了Python后端, 间带学习了下Golang, 今年业务需要认真学了一把之前偶尔要用到的JavaScript. 最近离职间隙, 打算重新捡一下Java, 认真学习下C.
Python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语言,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 但是不要局限自己不去学习其他的, 起码, 要有第二门辅助性质的语言, 然后第三门, 第四门……一年一门, 不算过分吧?
每种语言的思维模式都不同, 尝试去学习和使用, 有利无害.
当你深入学习一门语言后, 再学习其他语言其实是非常快的, 很多东西都是相同的.
基础知识很重要
算法/数据结构/IO 模型等等, 很多基础的东西, 例如算法, 可能平时用不到,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去学习, 基础很重要.
> @左耳朵耗子: 很多人都并不知道,哪些知识是用来生存的,哪些知识是用来改变命运的//@左耳朵耗子: “学好英文,算法,系统原理,基础知识没用啊?反正工作中又用不到!”,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这个想法相当务实。同理,对于一个人来说,初中毕业所掌握的知识对于生存来说就够了,也没必要上什么高中和大学了。当然,我们都知道只有初中毕业的人在这社会上会是啥样。这对于程序员也是同理。
微博&RSS&知乎&笔记&博客&github
前三者是输入, 后三者输出
很多人不用微博, 但是微博作为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每天还是会花时间刷一刷的, 不停地关注/取关, 最终形成稳定的信息渠道. 例如上面那条微博, 你能获取到很多东西, 而不是把自己困守在一个狭窄的世界.
然后就是RSS订阅和知乎.
从这些渠道, 看到了很多好的文章, 好的资源, 好的工具
自从开始用markdown后, 所有笔记从原先doc开始逐渐全部转换成markdown了, 分门别类, 应该有上千了. 定期梳理, 主要用于在学习某些新的东西时, 能获取最优的学习路径, 或者, 能够在短暂时间内搜索到自己曾经记录的东西.
笔记多了, 定期总结汇总, 维持规模, 其中一些梳理出来, 变成了blog.
github和bitbucket作为开源和私有的代码库, 写一些东西, 存一些东西, 关注一些东西.
读书
单反穷三代, kindle富一生.
kindle成为了我今年最值得购买的东西.
非技术书, 可以往杂里读, 还可以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或者方法论等等.
然后就是技术书籍, 基本都买了纸质版的, 迄今不习惯电子版的, 因为要做好多笔记, 反复看, 或者脱水.
对于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 以及深入, 主要还是靠书本, 网络的很多东西作为补充.
三年间, 感觉自己变化不大, 性格上, 依旧内向, 依旧是我, 很多东西不会改变. 生活上, 依旧单身(人艰自拆, maybe I need to think about: 择一城终老, 遇一人白首).
三年间, 感觉自己变化蛮大的, 从菜鸟开始慢慢蜕变了, 有了独立的意识, 有了目标, 开始尝试去挣脱一些东西, 追求一些东西, 去掌控一些东西. 最大的变化, 还是从 无意识 -> 有意识了.
三年间, 形成了自己的做事方法和风格, 有了一些准则, 有了一套工具栈, 开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年间, 36个月, 在两个城市生活过, 跳过一次槽, 涨过五次薪, 工资翻了三倍不到, 拿过三次年终奖, 当然, 其中一次只有1000块(冲动的后果, 囧).
三年间, 经历了两家公司, 很庆幸遇到了两位很nice的老大, 以及很多给力的同事, 在他们的帮助下, 一步步成长, 很感激大家! Always, Thank you for everyting.
三年间, 感觉自己还是对得起"靠谱"二字, I hope I didn’t make anyone disappointed, If I did, I am sorry.
三年间, 经历了很多.
时间飞逝, 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
且行(码)且珍惜
(感叹完毕!)
关于未来
未来是多远?
未来一周, 刷书, 好多没看的, 看了, 该留留, 该出的出, 堆得太多压力大.
未来两周到一个月(or 两个月?), 更新简历, 开始找工作了, 深圳或者杭州, 创业团队or BAT, 寻找后端开发方面的工作, 希望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给力的产品
未来一两年, 继续走技术这条路吧, 当前目标:Linux后端全栈, 长期的目标是, 成为某一方面的技术专家or系统架构师(需努力).
工作上, 快起来, 生活上, 慢下来.
要考虑更多的事情了.
我在三年前毕业的博文里面写的:
未来,不敢说太远,今后五到十年,好好努力吧,好好奋斗
好吧, 现在才过了三年, 仍需努力.
最后, 前不久看到的一句话
不要放任梦想, 而要把它当做一种习惯去培育 –拉里佩奇
诸位共勉.
2014-07-22 于深圳
wklken